
门种属:
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>>棕榈科Arecaceae>>槟榔属Areca
品种:
茎丛生。
花果期:
果期8-9月。
茎叶花果形态特征:
茎:
茎高3-4米或更高,直径2.5-4厘米,具明显的环状叶痕。
叶:
叶羽状全裂,长1米或更长,约17对羽片,顶端1对合生,羽片长35-60厘米或更长,宽4.5-6.5厘米,具2-6条肋脉,下部和中部的羽片披针形,镰刀状渐尖,上部及顶端羽片较短而稍钝,具齿裂;叶柄长10厘米或更长。
花:
佛焰苞1个,革质,压扁,光滑,长30厘米或更长,开花后脱落。花序和花与槟榔相似,但雄花更小,只有3枚雄蕊。
果:
果实比槟榔小,卵状纺锤形,长3.5厘米,直径1.5厘米,顶端变狭,具小乳头状突起,果熟时由黄色变为深红色。种子椭圆形至倒卵球形,长1.5-1.8厘米,直径1-1.2厘米,胚乳嚼烂状,几无涩味,胚基生。
地理分布:
产印度、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等亚洲热带地区。我国台湾、广东(广州)、云南等省区有栽培。
价值:
为优美园林观赏树。
资料来源:
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委员会.中国植物志[M].科学出版社, 1991,第13(1)卷:133
傅立国.中国高等植物(修订版)[M].青岛出版社,2009,第12卷